工控機技術正經歷著深刻變革,智能制造、物聯網等新興需求,模塊化、小型化和智能化是當前最核心的三大發展趨勢,它們相互交織,共同推動工控機向更高性能、更可靠的方向發展。
將傳統的一體化工控機拆分為功能獨立的模塊,通過標準化的接口進行連接和擴展,用戶可以根據具體應用需求自由選擇和組合模塊,項目升級或需求變更時,只需更換或添加特定模塊,無需更換整機,大大降低成本和復雜性。
標準化的接口使得即使底層芯片技術更新換代,用戶仍能利用原有的I/O、通信等模塊,廠商可以專注于特定模塊的研發和生產,提高效率和專業性,系統集成商可以更快速地組裝定制化解決方案。
高度集成的系統級芯片、緊湊型主板設計、無風扇散熱技術是實現小型化的關鍵,無風扇設計還帶來了高可靠性、防塵、靜音等優勢,小型化工控機通常伴隨低功耗設計,這不僅減少了散熱壓力,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運行成本,特別適合電池供電或嚴苛環境,工業物聯網需要將計算能力下沉到邊緣,大量部署小型、低功耗的邊緣計算節點,無風扇嵌入式工控機、工業級網關、基于超緊湊主板的定制系統、
工業平板電腦。
工控機不僅僅是執行邏輯控制和數據采集的“大腦”,更是具備感知、分析、學習、決策和協同能力的“智能體”。這涉及到硬件性能的提升和軟件算法的深度融合,為應對海量數據實時處理、低延遲響應、數據隱私和安全的需求,工控機需要在靠近數據源頭的邊緣側直接運行AI推理、數據預處理、實時分析等復雜任務,這要求工控機具備更強的算力、大內存和高速存儲,機器視覺檢測、預測性維護、工藝優化、自主控制等AI應用直接部署在工控機上運行。
搭載高性能多核處理器、配備AI加速硬件、運行實時操作系統或容器化環境、集成豐富通信接口、支持邊緣計算軟件框架的工控機,為小型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實現的架構支撐。模塊化設計使得在有限空間內靈活集成高性能計算單元和AI加速模塊成為可能,使得智能化和模塊化技術能夠滲透到更廣泛、更貼近現場的空間受限場景中,是邊緣智能落地的物理前提,對更高算力、更強連接、更智能分析的需求,反過來又推動了模塊化和小型化技術的不斷進步。